我国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试验能力稳步提升完美真人
近日,我国开通全球首条1.2T(传输速率每秒1200G比特)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该主干通路总长3000多公里,连接北京、武汉、广州。这是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以下简称FITI)项目的重大技术试验成果。它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共同协作研制。
“这条主干通路同时还是FITI高性能主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主干通路升级到T级别,对于FITI这样的大型互联网试验平台而言,意义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FITI项目负责人吴建平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道,“这条通路不仅是项目各参与单位团结协作、共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也为我国建设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提供了重要技术储备,必将成为中国对全球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FITI项目旨在为研究和设计各种创新未来网络体系结构提供国际领先的开放性试验环境,是继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和CERNET2之后,由清华大学等40所高校联合攻关的又一个重大互联网实验平台。”吴建平说。FITI项目采用高校大团结大协作的联合科研模式,是面向未来互联网的国家重大试验基础设施,将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的科技支撑。
根据规划,FITI以纯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技术为主,要建设和运行国内外前所未有、向社会开放的大规模网络科学试验设施,未来将与科技创新基地做好衔接。同时,各高校将基于FITI开展网络体系结构创新,取得的创新成果将用于FITI的滚动发展。此外,FITI项目将建立高校及产学研网络体系结构创新试验用户联盟。经过5年的努力,FITI项目基本完成了主体建设任务,已开通FITI高性能主干网,连接全国35个城市的40个核心节点和试验站点,并且拥有超大容量IPv6地址空间和自治域号码。
记者了解到,作为通用试验平台,FITI对带宽的要求极高。一方面,它要为未来各种互联网技术试验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撑。另一方面,FITI支持不少于4096个核心网络切片资源,需要极其充足的带宽保障规模庞大的并行流量。纵观全球,广域400G主干网技术今年才刚刚开始规模商用,业界普遍预测T比特主干网产品将在2025年后出现。相对于400G网络来说,1.2T网络在性能、功耗、成本、兼容演进等方面都具备显著的优势。如从北京至广州进行1PB容量的大数据传输时,100G线G线T线小时。
当前全球面临新一轮重大科技革命,互联网成为全球科研创新平台,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布局未来网络的创新研究,希望通过构建全球性未来网络试验基础设施促进前沿研究的开展。FITI项目的发起,正是我国积极抓住这一科技重大机遇、在未来互联网研究上进行重大布局的行动。
据介绍,FITI不仅以纯IPv6技术为主,同时还可以支持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SAA)。这意味着FITI是一张致力于对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探索的大网。
吴建平说,SAA基于IPv6协议,是针对开放互联网体系结构源地址缺乏可信保障这一全球重大技术难题而提出的。SAA支持互联网真实源地址的精确定位和地址溯源,突破了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安全可信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记者了解到,FITI主干网在开通之际,核心节点间的最高带宽为200G。而这次1.2T的互联网主干通路开通后,FITI主干网核心节点间的最高带宽提高到了1.2T。与此同时,FITI实现了与国内外IPv4(互联网协议第4版)/IPv6试验设施的互联互通。这意味着用户可以访问更多试验设施。
当今,全球骨干网技术全面进入100G时代,400G骨干网技术也逐步开始规模部署,很多厂商和机构已启动800G骨干网技术的研究和试点。此次FITI成功开通1.2T互联网主干通路,不仅促进了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展现出我国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也经常把FITI定位为CERNET3。”吴建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CERNET、CERNET2和FITI为代表的CERNET3象征着中国互联网研究与建设的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从1994年我国开始建设CERNET起,标志着我国互联网的起步。第二个历史阶段从2004年CERNET2的开通开始,标志着我国互联网进入追赶创新阶段。第三个历史阶段从CERNET3的建设开始,标志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入新时期。
“最好的互联网试验平台一定不是实验室的平台,而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它的技术和服务有机会直接面向用户。只有和互联网联通,才能直面互联网上的真问题。”FITI项目总工程师、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王继龙说。一方面,FITI与全球互联网相连接,互联网遇到的问题,FITI同样有机会遇到;同时,FITI还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作为全球互联网的一部分,FITI未来也会链接更多资源。另一方面,FITI强调给用户最大的自主性。FITI申请了真实的IP地址和真实的自治域号码,希望能“切片”出一个个独立自主的、真实的网络,让用户拥有完全的操控权。
“FITI在设计时便确定了重要的基本理念:一定要成为全球互联网的一部分,要有真实的互联网环境,同时能支撑试验。”王继龙说。(记者 华凌)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完美真人完美真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